首页 >  焦点新闻 >  正文

我校举办第七期“两江医学前沿”论坛

3月11日,第七期“两江医学前沿”论坛在我校袁家岗校区崇医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华兵出席论坛并讲话,天行网页版页面登录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漆洪波主持论坛。

本次论坛以“解码生命,守护健康”为主题,旨在推动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论坛由我校科研处主办,天行网页版页面登录第一临床学院、西部数智医疗研究院承办。

李华兵向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与感谢。他介绍了天行网页版页面登录的发展历程,指出天行网页版页面登录在重庆市医疗资源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守护人民健康方面的责任担当。他表示,天行网页版页面登录正在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建立青年发展委员会,推动青年人才的成长与交流。他介绍了天行网页版页面登录在科研平台建设上的努力以及在国家级项目和奖项上的潜力,以及天行网页版页面登录的部分杰出人才及研究成果。他希望天行网页版页面登录师生通过此次会议,积极与专家学者交流学习,不断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


论坛特邀五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他们围绕各自研究的领域进行了探讨和分享。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伊成器以“RNA精准靶向与干预”为题,分享了其课题组在核酸修饰领域的研究进展。他指出,核酸修饰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推动了mRNA疫苗、核酸药物等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伊成器团队开发了基于化学标记与高通量测序的GLORI和PRAISE等技术,实现了多个RNA修饰的定量检测。团队开发了操控修饰的RESTART RNA编辑器,成功应用于遗传疾病的干预。相关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苏冰教授以“Sin1介导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协同调控神经-肠上皮信号维持II型天然淋巴细胞(ILC2)稳态”为题,分享了其团队在黏膜免疫研究中的突破性进展。他指出,ILC2作为肠道免疫屏障的核心组分,其数量动态平衡对维持黏膜稳态至关重要,失调将直接导致炎症性肠病等免疫相关疾病。研究发现,接头蛋白Sin1通过招募Rictor等分子形成mTOR复合体2(mTORC2),激活AKT/STAT5信号通路,调控ILC2的糖酵解代谢与增殖能力。团队通过三种递进式实验体系验证机制首次揭示神经-免疫-上皮三方对话在黏膜稳态中的作用,为开发针对ILC2代谢重编程的IBD/CRC治疗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鹏教授在论坛上就“抗肿瘤免疫力的化学重塑”进行了深入讲解。陈鹏指出,尽管免疫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临床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差异和耐药性的产生。他提出,化学手段可以在这一领域做出贡献,尤其是在设计多样性的抗体和化合物来革新免疫肿瘤治疗方面。陈鹏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化学生物学方法,特别是生物正交反应,来开发基于生物正交嵌合体(Multi-TAC)的多特异性分子,这些抗体能够通过EGFR-CD3-PDL1等嵌合体诱导T细胞-DC物理互作,激活T细胞直接杀伤肿瘤,同时促进DC呈递抗原募集新生T细胞(如T细胞、树突状细胞(DC)等,以增强对肿瘤的攻击。他展示了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将不同的免疫细胞多模态模块化协同募集到肿瘤位置,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徐成冉在题为“肝脏、胰腺发育和再生”的讲座中,深入探讨了人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的复杂性。他讲解了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以及如何从受精卵发展出多种细胞类型。徐成冉的实验室通过遗传标记和单细胞分析技术,揭示了内胚层细胞分化成不同器官的复杂路径。他们研究发现,内胚层细胞在早期发育阶段已经形成了多个区域,这些区域具有分化成不同类型器官的潜能。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器官发育和再生医学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徐成冉还讨论了肝脏和胰腺的发育模型,表示这些器官的发育过程比传统模型更为复杂。这些研究为干细胞分化和再生医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慧教授在题为“数智赋能主动健康与慢病防控的研究与实践”的讲座中,指出了数智技术在公众健康和公卫领域的巨大潜力,以及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主动健康和慢病防控的科学问题和实践。她提出,面对全球人口健康的重大挑战,如慢性疾病、精神健康等问题,通过早期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后期医疗成本。她介绍了团队在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标准化以及个人健康监测大数据平台研发等方面的工作。王慧分享了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公卫和临床实践,包括在母婴人群、职业人群健康管理、社区养老、数字医疗设备和数字疗法等方面的应用,为未来数智赋能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次论坛为与会师生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推动了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医学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天行网页版页面登录将继续致力于医学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推动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守护人民健康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编辑:蔡雨齐 李艳玲